江西省鄱阳县濒临鄱阳湖,全县总面积421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950平方公里,总人口150多万,其中沿湖人口90多万,是江西省人口和水域面积大县。广大党员面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新形势,面临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新任务,积极投身科学发展主战场,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线引领湖区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探索了一条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保护鄱阳湖与开发鄱阳湖相结?#31995;?#26032;路子。
一、具有双带能力的党员以项目、基地为?#25945;ǎ?#24102;头发展生态产业。各级党组织把抓好项目和基地建设作为保增长的重中之重,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形成了一批带头发展、带动群众发展生态产业的党员能人群。一批党员先锋岗助推重点项目进展。对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重大生态项目,?#19978;?#30446;主管部门、企业联合建立临时党支部,开展“优环?#22330;?#27604;服务、树形象?#34987;?#21160;,在项目审批、跟踪服务等方面评出25个党员先锋岗,为项目进展解决实际问题120多个,激发了全县上下关心项目、服务项目的热情,“项目上不去,工作推不开”的现象得到彻底扭转。一批党员示范基地助推生态农业发展。具有一定致富技能和创业资金的党员,立足“一村一品”、“一家一特?#20445;?#24102;头创办水稻大面积种?#19981;?#22320;、水产养殖基地、蔬菜种?#19981;?#22320;,现已培植党员农业科技示范大户87名,形成1500多名科技致富带头人,注册党员创办的涉农企业453个。一批党员示范林助推生态林业发展。广大党员积极争创文明使者、争当绿色先锋,按照“沿路一条带、环湖一个圈、田园一张网、山上一整块、镇村一大片”的要求,带头种泡桐、栽杨树,全县?#25165;?#26893;15处党员示范林,建立党员泡桐育苗基地2万亩。在党员的示范带动下,全县干部群众种?#25165;?#26704;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一批党员“渔家乐”助推生态旅游业发展。鄱阳县依托亚洲最大湿地的优势,争取了“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金字招牌。广大党员积极响应,有75名党员家将自家渔船改装,建起了水上乐园,35名党员建起了农家乐示范店,65名党员带头办起了乡村旅游商店,成了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排头兵。各级党组织以党员领办创办的基地为?#25945;ǎ?#28145;入开展“三培两带两服务?#34987;?#21160;,到目前为止,共有237名党员成为致富能手,125名致富能手成为党员,52名党员致富能手成为村干部,2570多名群众加入党员创办的致富产业链。
二、热衷公益事业的党员以村民理事会和物业管理中心为?#25945;ǎ?#24341;导群众转变生活方式。随着湖区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和民主管理的加强,鄱阳县先后产生了931个村民理事会,并实现党组织在村民理事会的全覆盖。村民理事会党组织针对湖区村落功能性设施不够健全的实际,由群众基础好、热爱公益事业的党员组成综合性服务机构——党员物业管理中心,发挥了以下三大作用。一是协助村党组织搞好生态渔村规划。按照县委“把沿湖 2公里 以内300个村建成生态渔村”的要求,坚持在保护中建设、在建设中保护,对宅基地管理、农民集中建房、垃圾无害化处理、水源污染?#20048;?#31561;方面统一规划。43家已办建房证的党员按照新的规划重新选址,15户外出务工的党员主动拆除空心房,为群众带了好头。二是发动群众实施“清洁工程”。党员带头改厕、改厨、改栏,建沼气池,135户党员家庭被评为“绿色庭院?#20445;?#24102;动群众建设清洁?#20197;埃?#38024;对耕牛?#22336;?#31649;理的现状,实行县?#34987;?#20851;党组织与村民理事会党组织结对帮扶,建立“耕牛公寓?#20445;?#25913;善了村内卫生状况;357名党员生产能手推行农田清洁生产?#38469;酰?#23454;行“畜—沼—果”、“稻—菜—鱼”等生态农园经济循环模式,带动群众建设清洁田园;建立65处“党员治水责任区?#20445;?#25512;动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实施,带动群众护好清洁水源。三是引导群众维护村庄管理。村民理事会党员积极配合各级党组织整治“六乱?#20445;?#21363;:整治乱搭建、乱埋葬、?#19994;?#22403;圾、乱排污水、乱采砂取土、乱?#38431;?#29454;鸟砍伐等行为,并设立候鸟看护点,使党员成为候鸟等野生动物的“保护神”。今年7月中旬,珠湖乡小路村河洲上有2辆四?#27542;?#21462;土,党员李圩堤及时发现,对取土人员耐心?#21040;蹋?#20351;对方心悦诚服地打消了取土念头。
三、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党员以为民代理服务点为?#25945;ǎ?#24341;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近?#25913;?#26469;,湖区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探索服务群众、密切党群鱼水关系的新途径,?#30452;?#22312;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水上服务站、水上码头、党员中心户船设立为民代理服务点,由党员代理群众维权、信访、办证。随着湖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24179;?#36825;些服务点同时也成为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的中心。一是教育引导群众。党员分头分片组织群众在水上码头开展“渔船?#22815;啊保?#19971;个一群、八个一伙,摆上“龙门阵?#20445;?#23398;习宣传鄱阳湖湿地保护规划,讨论保护“?#30422;?#28246;”和开发利用“?#30422;?#28246;”的关系;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党员干部讲当前形势,党员致富能手讲致富经验,党员农技人员讲实用?#38469;酰?#26032;农村建设和生态山庄试点村党员讲身边的科学发展观,教育引导群众增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23478;?#35782;,改变生活陋习。二是开展富有特色的活动。民间艺人中的党员带头整理编排赣剧饶河调、渔鼓、渔歌、湿地谣?#35753;?#38388;艺术形式,将倡导生态文明的内容编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节目;在党员队伍中积极开展争先?#20174;?#27963;动,256名党员被评为“五好家庭”、“绿色先锋?#20445;?#20351;群众做有榜样、学有标准;实行党员“首议制”,带动了村民一事一议,规范了生态渔村建设的捐资投劳和资金管理使用。三是建立党员联船联户机制。1名党员联系10家渔船和10家农户,禁渔期宣传有关政策,监督渔民不准下湖。捕捞期党员成为所联渔民的中心户,收取渔民诉求、组织渔民议事、为渔民提供技能和市场服务,形成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引领群众的长效机制。(鄱阳县委组织部供稿)